以下原文刊登於OKAPI



感謝圖片來源OKAPI(點擊圖片看文章

「人活在世上最偉大的事情就是觀看,然後以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所見。」

選書會議上,把手上最高票投給這本的M子,悠悠說起研究生時光。「某次期末報告要談藝術表現手法,我腦汁都榨乾了才擠出一萬字。我有個同學搬了張床墊放在學校草皮上,然後在那上面躺了半天。那就是他的期末報告,主題叫『我躺在學校草皮12小時』。最後,那個同學的分數比我高。」M子尾音一落,滿室人瞬間笑炸。她說每次談到當代藝術,她總是表面強裝鎮定,心底卻慌也空的緊,「難道大家都看得懂嗎?」、「這個一直晃的作品到底想傳達什麼?它不就只是在晃嗎!?」細數窘迫往事的M子,隨後轉而堅定的說,「但讀了這本之後,我覺得她撫平了我對當代藝術的焦慮。」

出現在M子身上的症狀,其實也好發於參觀美術館博物館之後的我們。常常看完當代藝術展都覺得自己患上失語症,因為不知道自己剛到底看了什麼而講不出話來,即使有策展概念、作品解析等說明,但那些單字拆開來都看得懂,湊在一起卻讓人一秒變文盲,只能假裝深有所感其實滿頭問號的離去。

好的藝術品值得一篇好的介紹,那本該是連結藝術家跟閱聽者的橋樑,但現實中我們遭逢的卻常是艱澀文字築起來的高牆。有著編輯、記者、藝術學院講師等專業身份的作者,鏗鏘有力的告訴我們,現今許多藝術書寫之所以讓人費解,不見得是寫作者自命不凡或想唬弄外行人,更可能是因為訓練不足,於是一逕堆疊看似高深但可能空洞的詞彙。比如說「展覽是一種合作生產性的空間媒介,是主體與物件橫跨空間與時間所進行的各種形式的協商、關係性、適應性和合作成果」,其實就是要說「大家合力用物件辦展覽。展覽存在於空間與時間之中」,只是這麼簡單,你看得懂我看得懂隔壁老王也看得懂,多讓人振奮不是!

作者直面當代藝術書寫亂象,她跟閱聽者站在同一陣線,體己安慰我們看不懂不見得是程度問題,一面帶出藝評的重要,一面透過歷史上的經典範例,鉅細靡遺講解好在哪,不但饒富興味也讓人透過專家之眼聚焦亮點,無形中也消融藝術高不可攀的誤會。

面對文字工作者,她既給鞭子也給糖,是不留情面嚴厲指出問題癥結的嚴師,也是傾囊相授毫不藏私的良師,循循善誘如何建立文章框架及思考脈絡,像是「把結論當起點,往下發展」、「形容詞用一個就好」、「若不知怎麼寫,說一則故事就對了」等,提出具體且可執行的建議,更透過好壞範例實際解說,反覆演練到你懂。

舉個例子,她強調寫作必須具體而論,使用迂迴、粗線條概括或模糊不清的用語,你的文字就死在紙上了,像是這段:「米爾札的作品被綜合了多重科技,因而達到一種燈光秀的效果,被伴隨著某種『音樂』,因而讓觀者意想不到」。若是使用精確、有學養、不落俗套的敘述,你的文章便可絕地重生。以下重新改寫:「在<出神的浪形>中,米爾札結合多種發出雜音和光亮的電器用品,包括螢幕閃爍的老舊電視機和五顏六色的LED燈管等,精心編排在作品之中,把嗡嗡嚶嚶的白噪音變成旋律不規則的音樂」。

作者不說空話不賣弄,每一句都精準到位,即便不是要寫藝術相關文章,她所提出的寫作架構和原則,也能廣泛套用到各式書寫上。她誠摯建議寫作者放下恐懼,沒有人一下筆就能寫得石破天驚,但只要拿出勇氣,全心全意觀看作品,盡可能汲取相關知識,訓練自己用簡單文字敘述,掌握最重要的核心──「誠實寫出所見」,大家就能看懂。

藝術類年度選書的標準為:具易讀/可讀性、啟發性、可讓讀者享受閱讀樂趣。《如何書寫當代藝術》除了符合上述,更難得的在於她的創新及獨特,是國內既有版品裡罕見的題材。過往的藝術書寫領域若說是在黑夜海上迷航,《如何書寫當代藝術》即為指向明確的羅盤,為這門很多人在做,卻很多人做不好的事業,建立了可以遵循的指南,更一舉成為這門技藝一槌定音的代表作,也是我們今年亟欲熱切推薦給讀者的。




2017.12.24鳥鳥臉書發文

不必是藝術工作者,只要你是寫字的人╱會逛美術館展覽但常常有看沒有懂的人╱有一點喜歡藝術的普通人,你都能從這本書得到收穫。若是藝術相關工作者,那真的是千萬千萬嗯湯錯過這本。

(誠心推薦給要寫新書資料卡╱公關廣宣稿的出版社編輯行銷、需要行銷自己的藝術家朋友,以文字為媒介的工作者都可以看一下蛤)

——————

一開始覺得這本書跟我無關,但因為她賣得有點好,以這個乍看很小眾的議題,那個銷量顯得不太合理(喂)。畢竟書名前半截的「如何書寫」粗估就能流失85%讀者,後半截的「當代藝術」再少去97%,兩個湊在一起,私以為剩下0.001%都已經是滿樂觀的推算了。就像看到這個連結的標題,還會點繼續閱讀,再點進去看文章的人一定也很少一樣......

但實際讀了之後,真的是完全沒想到一本談寫作的書可以使人心潮澎湃至此,兩個小時才看75頁但無怨無悔,因為太精彩所以大概是前進三頁巴庫兩頁這種節奏在進行。

作為一個一心認定看不懂藝術評論是因為自己程度太差的門外漢,本書雷霆萬鈞的破除這種讓人自卑的迷思,多數人看不懂高深的藝評,很可能是寫的人根本也不知所云。作者舉出很多實例,偶爾直言不諱的吐槽「拜託放過讀者吧」,一面藉專家之眼識得優劣,一面也偷偷撫慰我們一般人看不懂的焦慮跟被理解的療癒。

作為一個有點喜歡藝術的普通讀者,看作者羅列評論史上的經典個案,有段百年前出現,卻是史上最成功的藝評只有短短一句話,以「剛中樂透的麵包師傅一家人」點評貴族一家的肖像群畫,乍看不懂要表達什麼,透過作者層層推進的評析,從名門豪奢的衣著、福泰的體型樣貌、銜著金湯匙出生的世襲光環,藝評家對比大時代窮人的處境而寫下,作者抽絲剝繭的脈絡一路讀下來真是大開眼界好看死了(猩猩搥胸)!

作爲一個有在寫字的人,本書提出的書寫盲點直指核心,比如寫作者太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,並非所有書寫都適用此種出發點,但這卻是多數人為文常見通病,可能是經驗匱乏或知識不足所致。我也常有這種窘迫感所以閱讀時有種被戳中的心虛感,所以平常其實不喜歡寫閱讀心得,更幾乎不寫觀影心得(連影評兩個字我都不好意思用哈哈哈)。但看了作者說的,我雖然羞愧,但並不因此沮喪,她誠摯建議如何改善,就是多看多練習。也提出有條有理的明確技法,比如說「若不知道怎麼下筆,就說一個故事」,連結裡這篇我就是這樣開頭,非常受用。

很喜歡之前Openbook的OB短評專欄這樣描述她:「作為讀寫當代藝術的基礎教材,它的清澈令人讚歎。即使以『書寫的藝術』」視之,本書堪為翹楚」。

今年同樣不乏好看的藝術書,但這本在作者自身專業能力深厚、文字機敏精彩及前所未見的當代藝術書寫指南這個主題上,絕對是2017最不可錯過的藝術出版品,沒有之一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丸鳥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